尤侗才情敏捷,文名早著。曾以《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》制义以及《读离骚》乐府流传禁中,受顺治帝赏识;在史馆时进呈《平蜀赋》,又受康熙帝赏识,所谓“受知两朝,恩礼始终”(潘耒《尤侍讲艮斋传》)。他的诗文多新警之思,杂以谐谑,每一篇出,人所传诵。所撰《西堂杂俎》盛行于世,但辞赋、铭赞、应俗、游戏之作,十之八九格调不高。自序说:“雕虫之技,悔已难追;鸡肋之余,弃复可惜”,故名“杂俎”而不以“文集”标目。但他所撰的《艮斋倦稿》,在评文论学方面,却写得比较认真而扎实。
尤侗论诗,将唐宋置于平等地位,认为:“取唐之美者与宋之恶者,则元白必笑苏黄之拙;取宋之美者与唐之恶者,则李杜不如杨陆之工”,“平而论之,二代之诗美恶不相掩也。”(《宋诗选序》)他所作的诗,则以“性情自在”为尚。王士□评论其诗“如万斛泉,随地涌出,时出世间,辩才无碍,要为称其心之所欲言”(《西堂全集序》);沈德潜说他“四十至六十时诗,开阖动荡,轩昂顿挫,实从盛唐诸公中出也”(《清诗别裁集》)。总之,其诗笔调酣畅,格调多样。但数量既多,不免有信手敷衍、浮浅油滑的弊病。从内容上说,《老农》、《杀蝗》、《苦雨行》、《散米谣》、《纪赈》、《煮粥行》、《出关行》、《忧盗行》、《民谣》等早、中年所作的长篇古风,颇关注于现实社会,对人民疾苦也很表同情,多有可取。《拟明史乐府》100首、《外国竹枝词》100首及《土谣》10首,歌咏明代史事,描述清初交往各国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,同时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表现手法,清新风趣,别具一格。尤侗手迹石刻尤侗亦能词曲,著有《百末词》6卷,自称是“《花间》、《草堂》之末”;又有《钧天乐》、《读离骚》、《吊琵琶》、《桃花源》、《黑白卫》、《清平调》等杂曲传奇6种,汇入《西堂曲腋》,在当时流传颇广。
尤侗著作浩繁,大都收入《西堂全集》和《余集》(共135卷)中;另有《鹤栖堂集》诗、文各3卷,是晚年作品。由于《西堂杂俎》乾隆时被列为禁书,所以其集《四库全书》不收。
诗文轶事
清初文人尤侗写过一篇著名的游戏八股文《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》,收在《西堂杂俎》里,王士禛《池北偶谈》中说:“近见江左黄九烟周星作‘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’制义七篇,亦极游戏致。” 这篇八股文的最后云:“有双文之秋波一转,宜小生之眼花缭乱也哉!抑老僧四壁画西厢,而悟禅恰在个中,盖一转也,情禅也,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。”所谓“四壁画西厢”,出自明末张岱《快园道古》卷四:邱琼山过一寺,见四壁俱画西厢,曰:空门安得有此?僧曰:老僧从此悟禅。问:从何处悟?僧曰:老僧悟处在“临去秋波那一转”。
话说尤侗的这篇游戏八股传到宫中,康熙见而喜之,读到最后一句“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”,便对身边的国师宏觉和尚说:“请老和尚下。”宏觉说:“这不是山僧的境界。”当时另一首座和尚也在旁,康熙又问他如何。首座说:“不风流处也风流。”康熙听了哈哈大笑。
清史文载
尤侗,字展成,长洲人。少补诸生,以贡谒选。除永平推官,守法不挠。坐挞旗丁镌级归。侗天才富赡,诗文多新警之思,杂以谐谑,每一篇出,传诵遍人口。康熙十八年,试鸿博列二等,授检讨,与修明史。居三年告归。圣祖南巡至苏州,侗献诗颂。上嘉焉,赐御书“鹤栖堂”额,迁侍讲。
初,世祖於禁中览侗诗篇,以才子目之。后入翰林,圣祖称之曰“老名士”。天下羡其荣遇。侗喜汲引才隽,性宽和,与物无忤。兄弟七人甚友爱,白首如垂髫。卒,年八十七。著西堂集、鹤栖堂集,凡百馀卷。
作品
【闻鹧鸪】
鹧鸪声里夕阳西,陌上征人首尽低。
遍地关山行不得,为谁辛苦尽情啼。
【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】
想双文之目成,情以转而通焉。
盖秋波非能转,情转之也。然则双文虽去,其犹有未去者存哉。
张生若曰:世之好色者,吾知之矣。来相怜,去相捐也。此无他,情动而来,情静而去耳。钟情者正于将尽之时,露其微动之色,故足致于思焉。
有如双文者乎?
最可念者,啭莺声于花外,半晌方言,而今余音歇矣。乃口不能传者,目若传之。
更可恋者,衬(一作观)玉趾于残红,一步渐远,而今香尘灭矣。乃足不能停者,目若停之。
惟见盈盈者波也,脉脉者秋波也,乍离乍合者,秋波之一转也。吾未之见也,不意于临去时遇之。
吾不知未去之前,秋波何属。或者垂眺于庭轩,纵观于花柳,不过良辰美景,偶尔相遭耳。犹是庭轩已隔,花柳方移,而婉兮清扬,忽徘徊其如送者奚为乎?所云含睇宜笑,转正有转于笑之中者。虽使觏修矑于觌面,不若此际之销魂矣。
吾不知既去之后,秋波何往。意者凝眸于深院,掩泪于珠帘,不过怨粉愁香,凄其独对耳。惟是深院将归,珠帘半闭,而嫣然美盼,似恍惚其欲接者奚为乎?所云渺渺愁余,转正有转于愁之中者。虽使观羞目于灯前,不若此时之心荡矣。
此一转也,以为无情耶?转之不能忘情可知也。以为有情耶?转之不为情滞又可知也。人见为秋波一转,而不见彼之心思有与为之一转者。吾即欲流睐相迎,其如一转之不易受何!
此一转也,以为情多耶?吾之惜其止此一转也。以为情少耶?吾又恨其余此一转达也。彼知为秋波一转,而不知吾之魂梦有与为千万转者。吾即欲闭目不窥,其如一转之不可却何!
噫嘻!
招楚客于三年,似曾相识;
倾汉宫于一顾,无可奈何。
有双文之秋波一转,宜小生之眼花缭乱也哉!抑老僧四壁画西厢,而悟禅恰在个中。盖一转者,情禅也,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!
【答王阮亭】
来书谓仆《清平调》①一剧,为吾辈伸眉吐气,第不图肥婢竞远胜冬烘试官,摩诘出公主之门。太白以贵妃上第,乃知世间冬烘试官愧巾帼多矣,读竟太息,又复起舞。
仆谓天下试官皆妇人耳,若闺阁怜才反过试官十倍。太白赋《清平调》、《上清调》,贵妃以玻璃七宣杯酌西凉葡萄酒笑饮,敛绣巾再拜,不正天子门生真为贵妃弟子矣!
假使太白当年果中状元,不过盲宰相作试官耳,不幸出林甫、国忠②之门,耻孰甚焉?何如玉环一顾笑于朱衣万点乎?然仆甫脱稿,即有罪我为骂状元者,昔王渼陂作《杜甫游春》剧,人谓其骂宰相,今仆亦遭此语,何李白、杜甫之不幸,而林甫、力士接踵于世也。此又仆之助公太息者也。